合同资产异常增长,恒锋信息是否提前确认收入?

2024-08-29 14:41:03 股票分析 传儿

新刊财经通过查阅历史多个报告期的年报及其他公开资料发现,恒锋信息近几年收入确认方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合同资产过快增长,存货大幅减少。

恒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锋信息”或公司,股票代码300605.SZ)于2017年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项目总承包服务,即基于合同约定向客户提供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设备采购、项目实施、集成调试、竣工验收直至运行维护的一站式服务。2022年12月成功发行可转债主要用于“市域社会治理平台建设项目”。

从公司近10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变动来看,2019年及以前,两者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均逐年上涨,但从2020年起,二者的变动趋势发生了变化,营业收入高位波动,2019年至2023年复合变动率为-3.84%,而营业利润则是断崖式下跌,从2019年的6820万元下降81.59%至2023年的1268万元,到了盈亏的边缘,复合变动率为-34.34%,营业利润率由2019年的12.04%下降至2023年的2.62%。

新刊财经通过查阅历史多个报告期的年报及其他公开资料发现,恒锋信息近几年收入确认方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合同资产过快增长,存货大幅减少,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可能性。

收入确认方式的结构发生变化

是否提前确认收入?

公司分产品收入主要包括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务、软件开发、设计服务、维保服务和养老服务等,大头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务收入,2020年-2023年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2.19%、82.61%、82.15%、70.5%,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46290万元、50498万元、42327万元、34150万元,逐步下降。

2020年1月1日起,公司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收入占比大的工程施工类智慧城市行业综合解决方案业务由原来的完工百分比法(“在某一时段确认”)调整为按照验收合格或交付后确认收入(“在某一时点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确认具体原则无实质性变化。按2020年年报披露,恒锋信息母公司主营智慧城市民生业务,营业收入中按“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占比约为98%,而“在某一时段确认”为2%,该部分金额基本与按时段确认收入的运维服务金额相当,另母公司营业收入与公司合并营业收入差额基本为养老服务,故可以认为新收入准则执行后,公司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务基本均是按“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

1.2023年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务“在某一时段确认”的收入占比大幅提高至近40%

2021年-2023年年报,公司披露了“在某一时段确认”“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整体营业收入金额,基于软件开发和设计是经验收合格或签收后确认收入、运维服务和养老服务是按期间或次数确认收入可以估算,公司2021年-2023年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务“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6.65%、90.32%、60.3%,而“在某一时段确认”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3.35%、9.68%、39.7%。可以发现,“在某一时点确认”的收入在2023年占比已经快速下降至60%,而“在某一时段确认”的收入占比已经提高至40%,较2020年刚变更时有了较大差异。

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ST银江[300020.SZ]2024年4月发布了一个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根据2023年度审计事务所的建议,将当期建造合同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收入,修改为系统工程验收确认,导致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调降了23.04%,更正后利润表由盈转亏。也就是说*ST银江自身选择用“在某一时段确认”方式来确认收入,但审计认为有问题,建议其调为“在某一时点确认”。而该公司是2020年初与恒锋信息一样,执行新收入准则对期初资产负债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司。由此看来,关于恒锋信息2023年“在某一时段确认”的收入占比大幅增加,亦需保持警觉,其合理性需待公司进一步说明。

2.近几年合同资产增加和存货减少异常

恒锋信息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由2020年末的30108万元增加至2023年的44262万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3.71%,跟可比上市公司比,相较正常。但恒锋信息合同资产期末余额由2020年的10359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33573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48%,显著高于其他可比上市公司,高于自身营收增长,其增加金额约为2021年-2023年营业收入合计数的14.4%,而可比上市公司中,达实智能、科创信息、南威软件合同资产期末增加额仅约占三年营业收入的1.68%、-1.65%、0.73%,另外两家在2024年5月被ST的ST峡创和*ST银江则是9.15%、9.45%。如此看来,恒锋信息合同资产增长幅度过快,投资者需保持一份谨慎。

根据恒锋信息年报披露数据,2023年末公司合同资产期末余额的85.88%均来自第一大应收客户,金额为27112.5万元,但该客户名下只有合同资产,应收账款金额为0。而从2021年-2023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情况来看,该第一大应收客户应该是2023年的第一大销售客户(收入占比28%),且至少从2021年就开始累积合同资产,但至今仍没有满足收款条件,合理性高度存疑。而2023年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除达实智能未披露前五大应收客户具体情况外,只有ST峡创前五大应收客户中存在应收账款为0且几年累积大额合同资产的情况,不过该类客户的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占整体期末余额比例并不大。

另外,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价值由2020年的3.8亿元下降至了2023年的0.87亿元,2020年-2023年复合变动率为-38.77%,与营收变动相比下降明显,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可比上市公司中的达实智能、科创信息、南威软件,与ST峡创、*ST银江较为类似,存货周转率则由2020年的0.85提升了3.3倍至3.66。

综上,公司2020年开始执行新收入准则,将主营的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务调整为均按“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但到2023年该业务有近40%的收入又调整为“在某一时段确认”收入,而同一时期一家可比上市公司因收入确认方式不合理被认定为重大会计差错,公司合同资产大幅增加,存货大幅减少等,这些迹象甚至异常让人不由得怀疑公司是否存在人为操纵收入确认方法、提前确认收入。

是否错误归类研发人员

致研发投入虚高?

恒锋信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近几年在逐渐增加,2019年-2023年分别为6.58%、7.87%、8.02%、9.59%、13.93%,新刊财经通过分析发现,恒锋信息近几年研发人员数量变动异常,存在普通技术人员错误归类为研发人员进而使研发投入虚增的可能性。

按公司年报披露的人员构成情况,研发人员属于技术人员中的一部分,2020年和2021年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到高峰,分别为54%、52%。但2022年和2023年开始投资再融资重大募投项目,研发投入总额特别是资本化金额大幅增长的时候,研发人员占比反而越来越低,2022年为41%,2023年为35%,从这两年数量变动来看,技术人员新增较多,但研发人员基本没变动,2023年甚至减少了6人。

要知道,公司2022年再融资募投项目向交易所申报计划招聘170个研发人员(计划第一年120人,第二年50人,合同资产异常增长,恒锋信息是否提前确认收入?两年的研发人员费用7368万元,占项目投资额的32.74%),并提到公司原有人员与公司现有业务的研发需求相匹配,而募投项目研发具体细分项目较多,且涉及大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研发人员对相关最新技术、业务逻辑及客户需求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同时在项目专注程度和时间投入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故增聘研发人员数量具有合理性及必要性。由此来看,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变动与前期规划并不一致。

另外,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增加了50人,占2019年研发人数的27%,理论上研发人员增加,公司高学历人员会增加,但当年度公司整体是大专以下人员在增加,大专和本科在减少,2019年招聘的也多是大专以下学历人员。那这些2020年新增的研发人员是怎么来的呢?大概率大部分是由过往的技术人员转为了研发人员。

综合来看,公司可能在2020年,将普通的技术人员错误归类为研发人员,虚增研发投入,后续年份再借新增项目需招聘研发人员的机会,一点点将虚增名额释放。

就上述疑点,新刊财经致函恒锋信息科技要求说明,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编辑|吴雪

扫码关注新刊财经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