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香港政府披露了6月零售业数据,其中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299亿元,按年下跌9.7%。扣除价格变动后,该月零售业总销货数量的临时估计按年下跌11.2%。其中,按年比较,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23.1%;服装下跌13.2%;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下跌5.7%;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9.1%,百货公司货品下跌18.6%。
据统计,香港零售业销售额已经同比连跌四个月,今年3月下跌7.0%至312亿元,4月下跌14.7%至312亿元,五月下跌11.5%至305亿元。
面对悲观的数据,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刺激香港零售市场,据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消息,中国内地居民经香港进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已经由人民币5000元提高至人民币12000元,加上在进境口岸免税店额外购买的3000元免税商品额度,共有1.5万元免税额。自8月1日起,中国内地居民赴港购物免税额度升至万元这一新规适用于所有口岸。
除了增加免税额外,今年国家层面两次扩大内地来港个人游城市名单,涵盖59个城市。此外,商务旅客获准在香港停留两周——之前的期限为七天。香港特区政府还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如派发新一轮消费券计划、举办“开心香港”大型活动等,以提振消费意愿。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到港的游客数量。据香港旅游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共有2100万人次访港旅客,按年增加约六成;非内地旅客人次则约500万,按年增长逾八成。其中,上半年的2100万人次访港旅客中,过夜旅客约占一半,而访港过夜旅客是复苏最快的客群,录得70万人次,已恢复至2018年同期水平约八成。这些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超过8000港元,比整体旅客的人均消费高出约两到三成,平均留港时间为3.7晚。
但游客的增多并不能真正刺激消费的增长。从2023年开始,相比大量内地游客赴港购物,香港本地人北上深圳及大湾区购物、娱乐形成跟强势潮流,而内陆地区来港游客也不再大手笔购入奢侈品,更多以打卡游为主。这让香港零售业面临两面打击。
港资开发商恒隆地产2024半年报证明了这一点,报告期内占主要收入的物业租赁收入在香港的降幅分8%至15.48亿港元。在日前发布的太古地产2024第二季度报告中,香港零售物业太古广场购物商场、太古城中心和东荟城名店仓零售的销售额分别下跌13.1%、4.3%、2.6%。
文章来源:ConCall,编辑:马小刺